bsp;
那威城百姓劫后重生,感激不尽,遂拆旧瘟庙,另立庙宇,名曰“五瘟庙”,自此户户供奉,香火不绝。
瘟神虽其名字带瘟,然其五位皆是天庭敕封的正神,只是因他等掌管瘟疫和病痛,加之形容凶猛严厉,遂令多数世人误会,將其当成邪神避讳,纵有祭祀祭拜,多为出於恐惧,希望他等远离自已,从而祛邪、避灾。
这般在此兴起的五瘟庙却是別有意义,不同他处,正所谓一嘴不容说二话,一笔不容写二事,话分两头。
你道观音菩萨此番出南海,向东而行所谓何事?原来正是为见转世的金蝉子。
自金蝉子被如来贬下凡尘,观音菩萨曾亲引其投胎,每一世观音菩萨皆会前往凡间见他一次,儘管身为凡人的金蝉子早已不识前缘。
话说这南北朝时期乃是东土大动盪时代,甚被后世史官断定为最黑暗时代,诚乃是如来口中的贪淫乐祸,多杀多爭,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之地。
然於此浊世,特定时期,却有一类人颇受优待,便是僧人。
在这般大动盪年代,佛教於动盪之中反见兴盛,后世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还尚未尽其实。据史所载,南朝梁时,仅都城建康便有佛寺五六百所;梁武帝萧衍更四度捨身出家,广建梵宇。北朝亦盛,北齐都城鄴城一带寺院四千,僧尼八万有余,堪称佛都。
由此可见一斑,可谓是鼎盛一时,然盛极必衰,佛教既广,亦渐生弊。那些个寺院不事生產,劳民伤財,动摇国本,遂又有后来灭佛之举。此是后话。
然在这时节,僧人活得甚是滋润,好不快活,却偏偏有一位僧人,自愿放弃安逸生活,欲当苦行僧,他听闻西天极乐世界有高深经书佛法,一心愿往西天求得真经,劝化眾生,普渡世人,正是转世后的金蝉子,此乃他第七次转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