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怜淮主动约见了西园寺导演和徐觅,提出了一个想法。
“导演,徐觅姐,”她认真地说,“我觉得,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防御和警惕。对方在利用学术和理念进行渗透,我们是否也可以更主动地出击,在同样的领域,发出更强大、更清晰的声音?”
西园寺导演眼中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说说看。”
“我想,或许我们可以以《星骸之语》的理念为核心,发起一个更具规模和国际影响力的长期项目。”纪怜淮阐述着自己的构想,“比如,一个名为‘星火’的倡议或联盟,旨在联合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伦理学家,共同探讨如何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外星文明、远古遗产以及前沿科技发展,尤其是涉及意识、记忆等敏感领域的伦理边界。我们要将影片中倡导的‘共情’、‘理解’而非‘掠夺’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和学术共识。”
徐觅立刻领会了她的意图:“你是说,我们要在理念战场上,建立一道更坚固的防线?甚至,主动去定义和引导这场讨论的方向?”
“是的。”纪怜淮点头,“我们要让正确的、负责任的声音,成为主流。这样,那些隐藏在暗处、试图扭曲和利用这些概念的力量,就会失去土壤,或者至少,暴露在阳光下。”
西园寺导演沉思良久,缓缓露出了一个赞许的笑容:“很好的想法,怜淮。你成长了。这确实是我们现阶段可以做的、最有建设性的事情。与其担心被渗透,不如主动塑造环境。这件事,可以让冰见牵头,联合基石厅和我们的国际人脉,尽快推动起来。”
这个名为“星火倡议”的计划,很快进入了筹备阶段。它像一颗种子,在《星骸之语》成功的沃土中悄然萌芽,旨在汇聚光明之力,对抗潜行的暗影。
然而,纪怜淮和团队都明白,理念的构建需要时间,而暗处的敌人不会坐以待毙。就在“星火倡议”初步方案成型的当晚,王越泽监测到一个异常情况:之前那个在金星电影节上提出敏感问题的“独立研究员”的伪装身份,其网络活动痕迹,竟然与千禧城一个刚刚注册成立的、名为“未来意识研究中心”的私人机构产生了极其隐蔽的关联。该机构注册信息模糊,宣称的研究方向正是“意识科技的前沿应用与伦理”。
新的棋子,似乎已经落在了棋盘上。光环之下的暗影,正在以更组织化、更专业化的方式,悄然布局。下一轮的较量,将在另一个看不见的战场上展开。纪怜淮知道,她必须做好准备。
.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