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无异于承认西岐之富庶仁政,助长其气焰,天下诸侯将如何看我大商?!”
\n
进退维谷!这正是姬昌老谋深算之处。他不出兵,不骂战,只用一封国书,便将商朝推入了外交和舆论的绝境!
\n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苏妲己身上。这场危机,皆因她推行的新政而起,如今,她又将如何应对?
\n
苏妲己缓缓走出,她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一片冰冷的沉静。她先是对纣王行了一礼,然后转向满朝文武,声音清晰而镇定:
\n
“大王,诸位大人。西伯侯好意,我朝心领了。”
\n
一句话,先定下基调,不卑不亢。
\n
“然则,”她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不容置疑的自信,“西伯侯恐怕是误信了传言。我大商去岁虽有旱情,但赖大王洪福,百官用命,加之龙尾车等新器助力,粮食减产有限,官仓储备,足以应对今明两年之需,何来粮储不足之说?”
\n
她这是在正面否认西岐的指控,稳定人心。
\n
“至于西岐愿意卖粮……”苏妲己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嘲讽,“我朝物产丰盈,与四方贸易,素来讲究互通有无,公平交易。若西岐确有大量余粮急于出手,我朝商人亦可按市价购买,无需劳烦西伯侯以国书形式‘特别关照’。否则,倒显得我大商占了西岐便宜,于心不安。”
\n
她巧妙地将“国家求购”降格为“民间贸易”,化解了政治上的被动。
\n
“至于交流农桑……”苏妲己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虚空处,仿佛在与远在西岐的姬昌对话,“我朝天工院门户大开,广纳天下贤才,凡有利于民生之技,皆可来朝歌切磋印证。只是,我朝之术,乃千万工匠心血所聚,大王天威所罩,恐非寻常‘心德’可比。若西岐使者前来,还望有所准备,莫要……贻笑大方。”
\n
强硬!自信!甚至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