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效仿学习,略有所成。
\n
紧接着,笔锋一转,提到去岁至今,天下多地干旱,百姓困苦,然西岐仰赖祖宗余荫及些许农事改进,幸得丰收,仓储颇丰。
\n
姬昌“体恤”大商或因推行新政、耗资巨大而粮储或有不足,故“冒昧”提议,愿以“公平”价格,向西岐“出售”大量余粮,以解大商燃眉之急,并“帮助”大商稳定因天灾而可能波动的民心。
\n
国书最后,姬昌还“谦逊”地表示,西岐在治理水患、选育良种方面也偶有心德,若大商不弃,愿派使者前来“交流切磋”,共同促进天下农桑。
\n
这封国书,如同一把包裹着丝绸的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n
表面上,姬昌仁至义尽,关心宗主国,愿意卖粮相助。实则,这是在chiluo裸地炫耀西岐的富庶与稳定,暗示商朝的新政并未真正解决民生根本,反而可能因耗费巨大而导致国库空虚。
\n
提出“公平”价格卖粮,更是将商朝置于被动接受的乞讨者地位,极大地打击了商朝的威望。
\n
而所谓的“交流切磋”,无异于要将西岐的“仁政”经验反向输入商朝,挖墙脚的同时,还要占据道德制高点。
\n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但凡有点头脑的官员都看出了这封国书中蕴含的羞辱与挑战。
\n
费仲、尤浑等人虽然暗喜西岐给苏妲己找了大麻烦,但国格受损,他们脸上也无光,一时不知该如何表态。
\n
纣王气得脸色铁青,一把将国书摔在地上!“姬昌老儿!安敢如此欺孤!我大商富有四海,岂需他西岐卖粮施舍!”
\n
比干捡起国书,仔细看后,脸色凝重到了极点。他出列沉声道:“大王息怒!姬昌此计甚毒!若我朝拒绝,他必四处宣扬我商朝虚有其表,不顾百姓死活,坐实我朝因新政导致粮储空虚的谣言,民心必然动荡!若我朝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