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她不敢细看内容,只垂眸侍立,心中却如擂鼓。
\n
老太太深夜亲笔,所书必定关乎家族前程。
\n
贾母提笔,笔尖在宣纸上落下,字迹依旧是她惯有的雍容端丽,措辞也依旧保持着贵族交往的含蓄与分寸。
\n
“王妃妆次:前蒙垂问,感激殊深。寒门近日,为整肃家风,砥砺子弟,略行约束之举,虽惹物议,然不敢忘忠君报国、俭以养德之本分。幸赖祖宗余荫,家中子弟,如次孙宝玉,虽性情顽劣,尚存赤子之心,偶作小诗,不敢称工,聊表心迹;长孙贾兰,亦知勤勉向学,略通实务。阖家上下,唯愿恪尽职守,静待驱策,以报天恩于万一。时气渐暖,伏惟珍摄。贾史氏顿首再拜。”
\n
信的内容依旧简洁,并未提及任何具体请托,甚至对府中“整顿家务”也只是轻描淡写。
\n
但鸳鸯却敏锐地察觉到,这封信与上一封截然不同。
\n
上一封是纯粹的问候与试探,而这一封,却是在含蓄地展示——
\n
“整肃家风,砥砺子弟”是向王府展示贾府的转变;“虽惹物议”是暗示内部有阻力,但贾府顶住了;“俭以养德”是对元春要求“奢靡”的间接回应,也是向可能看到这封信的皇帝表态。
\n
重点是“子弟进益”。
\n
提及宝玉的“赤子之心”和“小诗”,是投北静王所好,展示贾府并非全是朽木,亦有可塑之才,且这份才情不涉政斗,安全无害。
\n
提到贾兰“勤勉向学,略通实务”,则是暗示贾府后继有人,未来可期。
\n
最后“静待驱策,以报天恩”,几乎是明确表达了贾府希望摆脱旧勋贵站队嫌疑,向皇权靠拢的意愿。
\n
林晞写完信,又取过另一张花笺。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