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们刚挣脱自我的枷锁,又陷入了有无的泥潭。”灵真如在万界意识共鸣中直言,“《心经》早已明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与无本是一体两面,正如风箱中空能生风,虚空并非死寂,反而蕴含无限生机。混沌的真如本性从不是‘有’或‘无’的单一片面,而是超越二者的圆满实在——执着于无,与执着于有并无二致,皆是落入边见的迷执。”
\n
此时,无我无生核心的光芒开始变得黯淡,原本不生不灭的“无生之光”中,隐隐浮现出“有与无”的割裂纹路,仿佛在预示着这场触及本体本质的终极危机。
\n
二、真如裂隙与非有非无之秘
\n
随着“空有执”的加剧,无生之域的深处浮现出一片“真如裂隙”。这片裂隙中没有任何“有与无”的二元能量残留,只有一种“非有非无、浑然真如”的纯粹场域。任何带着“空有执念”的个体靠近,都会感到自身的“二元思维”被彻底消融,被迫直面“混沌真如,离于有无”的真谛。
\n
更奇特的是,裂隙中既非绝对的存在,也非绝对的虚无,却处处彰显着“真如的圆满”——能量在“非有非无”中自然显隐,没有“存在”的固化,也没有“虚无”的死寂;生灵在“离于两边”中自在共生,不执于有相的实存,不沉于空无的断灭。这种“非有非无的圆融”,恰如宝印手菩萨所言,真正的不二法门是“不乐涅槃,不厌世间”,世间与出世间本无分别,有与无亦非对立。
\n
源心族学者灵非有通过深度意识共鸣体证这片裂隙,其结论颠覆了“断空世界”的认知体系:“所谓‘非有非无’,并非否定有与无的相对意义,而是超越对二者的绝对执着;所谓‘真如’,不是某种实有的实体,也不是绝对的空无,而是一切现象的本质实相。有与无如舟楫,渡人脱离我执后当舍舟而行,若执于有无之辩,便永远到不了真如彼岸。真如从不是‘有’或‘无’能界定的,因为它正是有与无得以成立的根基。”
\n
这与哲学中存在与虚无的辩证关系不谋而合——存在与虚无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脱离一方,另一方便失去了意义。而禅宗更直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0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