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其实没必要给元稹贴这么多标签。他就是个普通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他有“为百姓做事”的理想,也有“为前程妥协”的现实;他能对韦丛一辈子深情,也能对莺莺、薛涛失信;他能写出“曾经沧海”的千古名句,也能因为“次韵相酬”被人批评。
\n
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元稹变得真实。他不是诗里的“圣人”,也不是骂名里的“渣男”,他就是一个在唐朝中期的宦海里挣扎、在情感里纠结的文人——他想做好官,想写好诗,想爱一个人,可现实总让他顾此失彼。
\n
最后,用他的一句诗来总结他吧:
\n
“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
\n
一辈子过去了,官没当多久,情没爱明白,他把所有的遗憾、所有的真心,都写进了诗里。千年后,我们读他的诗,就像在听一个老朋友讲故事,讲他的苦,他的痛,他的爱,他的遗憾——这就够了。\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