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今天聊的这位元稹,那个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情诗人,也是唐朝中期能在官场上闯出名堂的硬角色。这位后来能写出千古名句、还能在朝堂上说话有分量的人,早年的日子过得比能想到的“穷”还要苦十倍,连冬天能不能吃上热饭、能不能有件不冻人的衣服,都是未知数。
\n
他的人生转折点,一个是靠母亲硬撑着教他读书,另一个是娶了个愿意跟他一起啃窝头的名门媳妇。我们看看这个没爹、没家底的“孤苦少年”,到底是怎么一步步熬成“科举新贵”的。
\n
8岁丧父:寒冬里,娘的油灯是他唯一的光
\n
元稹出生在公元779年,那会儿唐朝刚经历完安史之乱没多少年,到处都还透着股子破败劲儿。他家本来还算有点家底,爷爷当过官,父亲元宽也在外地做着小官,虽说不算大富大贵,但至少能让一家人吃饱穿暖,小元稹还能跟着私塾先生认认字,日子也算安稳。
\n
可这安稳,在他8岁那年冬天碎了。
\n
那天北风跟刀子似的刮着,家里的窗户纸破了好几个洞,冷风嗖嗖往里灌。小元稹裹着件打了补丁的薄棉袄,蹲在灶台边帮娘烧火,就听见外头有人慌慌张张跑进来,说他爹在外地病逝了。他娘郑氏手里的锅铲“当啷”一声掉在地上,眼泪瞬间就下来了——这可不是普通的亲人离世,对这个家来说,是天塌了。
\n
没了爹的俸禄,家里很快就断了进项。先是把值钱点的家具当了,接着连给小元稹买笔墨的钱都没了,最后甚至到了冬天连烧炕的柴都不够的地步。有天晚上,小元稹冻得睡不着,缩在被窝里打哆嗦,就看见娘披着件更薄的衣服,坐在油灯下缝补他磨破的裤子。油灯芯子拨得细细的,光弱得只能照见娘的手——那双手本来应该是养尊处优的,现在却冻得又红又肿,指头上还缠着布条,是白天洗衣裳冻裂的。
\n
“娘,别缝了,我不冷。”小元稹小声说。
\n
郑氏摸了摸他的头,把油灯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