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王叔文当时是太子(后来的唐顺宗)身边的官员,很有远见,早看出来唐朝的问题:宦官手里握着兵权,皇帝都得让三分;地方上的藩镇像“土皇帝”,不交税、不听指挥,朝廷根本管不了;还有那些贪官污吏,把老百姓的日子搞得苦不堪言。王叔文想改革,可缺帮手,一见到刘禹锡、柳宗元这样有才华又有理想的年轻人,立马就看上了:“你们跟我干,一起把这烂摊子收拾好!”
\n
刘禹锡一听,正中下怀。他那时候才二十多岁,眼里没有“官场险恶”,只有“为国为民”的热血。他跟着王叔文,每天一起讨论朝政,从怎么整顿财政,到怎么削弱宦官权力,越聊越投机。有时候聊到半夜,王叔文拍着桌子说:“等太子登基,就大干一场!”刘禹锡握着笔,在纸上写满改革计划,心里想:这一天,我等不及了!
\n
那时候的他,就像现在刚进大厂的“热血新人”,觉得只要有才华、有决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他还不知道,这场他满怀期待的“改革”,会把他的人生,从云端直接拽进泥里。
\n
146天的“永贞革新”:像一场闪电,亮过之后就是黑暗
\n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就是唐顺宗。顺宗知道王叔文的改革想法,一登基就重用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人,“永贞革新”正式开始。
\n
这时候的刘禹锡,33岁,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还兼管财政——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中层干部”,手里有了实权。他终于能把想法变成行动了,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浑身是劲。
\n
他们干了几件大事,每一件都戳中了“痛点”:
\n
-先拿贪官开刀:把欺压百姓的“京兆尹”李实贬了官。李实以前在长安作威作福,老百姓恨得牙痒痒,听说他被贬,街上的人都放鞭炮庆祝,比过年还热闹。
\n
-整顿财政:取消了“宫市”和“五坊小儿”。“宫市”就是宦官打着“为皇宫采购”的名义,强抢老百姓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