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少年诗人的终极启示:
\n
小时候背唐诗,总觉得那些少年成名的诗人特“开挂”——王勃26岁写《滕王阁序》,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震碎全场;白居易16岁闯长安,“野火烧不尽”直接让大佬闭嘴;李贺更绝,十几岁写“黑云压城城欲摧”,被人喊“诗鬼”。那时候总以为,他们天生就该站在光里,才华像自来水似的,拧开就有。
\n
直到后来翻了他们的故事才知道:哪有什么“天生开挂”?王勃写《滕王阁序》前,刚被免官,正灰头土脸去看爹;白居易16岁成名后,考了19年才中进士,落榜时躲在屋里哭;李贺更惨,身体差到咳血,还得骑着驴满街找灵感,27岁就没了。
\n
原来少年诗人的故事,从来不是“天赋碾压一切”的爽文,而是“拿着一手好牌,却要闯满是风雨的路”的写实剧。今天就聊透这事儿:为啥少年成名的诗人总爱遭罪?他们的经历,能给咱们这些“普通人”啥启示?读完你就懂——原来不管是写诗还是过日子,天赋只是开头,扛住风雨才是真本事。
\n
别被“少年天才”的光环骗了:他们的光,都是熬出来的
\n
先戳破一个误区:少年诗人的“惊艳”,从来不是“随手一写就火”,而是“把日子熬碎了,再揉进诗里”。
\n
就说王勃吧,背《滕王阁序》时,记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多潇洒,谁知道他写这篇文章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期”?那时候他才26岁,之前因为写文章得罪了权贵,被免了官,千里迢迢去交趾(现在的越南)看爹。路过滕王阁时,恰逢阎都督办宴会,本来是想让女婿露一手,结果王勃“不识趣”地冲了上去。
\n
阎都督一开始还摆脸色,说“你小子年轻,先坐着吧”,结果王勃拿起笔就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刚落纸,阎都督就愣了;写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他赶紧让人给王勃添茶;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来,阎都督拍着桌子喊:“这才是千古绝唱啊!我那女婿跟他比,差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