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先从一句你绝对听过的诗聊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n
不管你是刷短视频刷到,还是课本里学过,甚至清明缅怀故人时随口念过,这句诗都像一把软刀子,轻轻戳中人心最软的地方。你知道吗?写出这句“千年戳心句”的诗人,一辈子只活了不到30岁,他的人生,比写的诗还要让人叹惋。
\n
他就是刘希夷,一个在初唐诗坛像流星一样划过的天才。今天就聊聊他:20岁写爆文坛,29岁死于非命,连舅舅都要抢他的诗——这故事里有才华的光芒,也有现实的凉薄,还有能给咱们现代人提个醒的小道理。
\n
先说说刘希夷的“开挂起点”。他出生在初唐,那会儿唐诗还没到“李白杜甫满地走”的鼎盛时期,诗坛上要么是“初唐四杰”那样写得大气但有点沉的,要么是宫廷诗人写的“华丽空洞风”。直到刘希夷横空出世,带着一股“少年感”的细腻,一下子就把诗坛的“审美疲劳”给打破了。
\n
他那会儿才20岁左右——现在20岁的年轻人,可能还在为期末论文挠头,为实习面试紧张,刘希夷坐在自家院子里,看着春天的花开,写出了让全长安城都惊艳的《代悲白头翁》。这首诗里,最绝的不是开头的“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而是后半段那几句直戳灵魂的:
\n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n
先掰扯掰扯这几句好在哪儿。不是说辞藻多华丽,而是刘希夷把“时间”写活了,还写得特别“扎心”。每年春天的花,开得都差不多,热热闹闹的,一点不偷懒;看花的人呢?去年一起蹲在树下捡花瓣的朋友,今年可能去了外地做官;去年还笑着说“明年再赏”的长辈,今年可能就不在了。
\n
花是“永恒”的,人是“短暂”的——这种对比,谁没经历过啊?比如你回到老家,看到院子里的老槐树还开花,小时候陪你爬树的爷爷,再也不会喊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