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爹娘写封信吧,说说仪甫的事,他们要是想孩子了,就让他们来山上看看。”
\n
孟浩然听了阿襄的话,写了封信,托人送到孟家。没过几天,孟老娘就来了,抱着仪甫哭了半天,说孟老爹其实也想孙子,就是拉不下脸。
\n
从那以后,孟老娘常来山上,有时带些布料,有时带些点心,孟老爹虽然没来,却让老娘带话,说让孟浩然好好教仪甫读书,以后考个功名。
\n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仪甫十岁那年,能背不少诗了,孟浩然带着他去参加襄阳城里的诗会,有人夸仪甫聪明,孟浩然就笑着看阿襄,眼里满是骄傲——要是没有阿襄,就没有现在的他,没有这个家。
\n
有回晚上,仪甫睡了,孟浩然和阿襄坐在院里的丁香树下(是从韩家移栽来的,每年都开花),看着天上的月亮。阿襄靠在孟浩然肩上:“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定情,就是在丁香树下。”
\n
“当然记得。”孟浩然握着她的手,“那时候我就想,这辈子能跟你在一起,就算没考功名,没当大官,也值了。”
\n
阿襄笑了:“我也是。能跟你在一起,有仪甫,我就什么都不求了。”
\n
后来孟浩然名气越来越大,有人劝他去长安求官,说以他的才华,肯定能当上个好官。他犹豫过,一想到阿襄和仪甫,就放弃了——他怕去了长安,就不能常陪在他们身边,怕山里的家没人照顾。
\n
“我就在襄阳陪着你们,写写诗,种种地,挺好。”孟浩然跟阿襄说。
\n
阿襄点点头:“你在哪,我和仪甫就在哪。”
\n
仪甫长大后,也像孟浩然一样,喜欢读书,却不想考功名,说想留在襄阳,陪着爹娘。孟浩然没反对,只说:“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爹都支持你。”
\n
晚年的孟浩然,身体不太好,常咳嗽,阿襄就每天给他煮梨汤,仪甫也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