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开元二十九年的秋天,河南巩县的杜家小院,飘着股新蒸的麦香。
\n
杜甫站在院门口,手都攥紧了——今天是他娶亲的日子,他30岁,没考中功名,没当上官,就守着祖上留下的这几间旧房子,心里有点发虚。一想到要娶的姑娘,又忍不住偷偷乐:杨氏,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比他小10岁,听说长得清秀,还懂礼数,最重要的是,杨家不嫌弃他现在没出息,说“杜家的人,有学问,靠得住”。
\n
院外传来马蹄声,杜甫赶紧理了理身上的青布长衫,迎了出去。花轿停在门口,红绸子在风里飘,他看见轿帘被掀开,杨氏低着头,红盖头遮住了脸,只露出双穿着红绣鞋的脚,轻轻踩在青石板上。
\n
“新娘子到喽!”街坊邻居笑着起哄,杜甫手忙脚乱地扶着杨氏,感觉她的手有点凉,还在轻轻抖——跟他一样,紧张呢。
\n
拜堂的时候,杨氏的盖头被挑开,杜甫偷偷瞅了一眼:姑娘眉眼很软,皮肤是健康的白,笑起来的时候,嘴角有个小梨涡,一点也没有大家小姐的娇气。他心里的石头一下子落了地,觉得这婚,没娶错。
\n
婚礼办得不算铺张,就请了些亲戚和相熟的朋友。席间有人跟杜甫开玩笑:“子美啊,娶了杨家姑娘,以后可得好好干,别让人家跟着你受苦!”杜甫举着酒杯,大声说:“放心!我肯定好好疼她,让她过上好日子!”杨氏坐在旁边,脸红红的,偷偷拉了拉他的袖子,好像在说“别吹牛”。
\n
那时候的杜甫,还不知道“好日子”有多难。他以为凭着自己的学问,总能考个功名,让妻儿安稳,命运偏要跟他开玩笑——这一熬,就是一辈子的共苦。
\n
婚后没两年,杜甫就带着杨氏去了长安。他想考科举,想在京城谋个差事,刚到长安,就撞上了李林甫搞的“野无遗贤”——考试的人没一个中,杜甫也没能例外。
\n
没了功名,就没了官做,一家人只能挤在长安城郊的破院子里。那院子小得可怜,下雨天漏雨,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