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疼的妹妹,小时候总跟在他后面,喊“哥哥,等等我”。安史之乱后,妹妹去了江南,再也没了消息。
\n
有年元日,别人都在团圆,杜甫却一个人坐在屋里,想着妹妹,忍不住哭了,写了首《元日寄韦氏妹》:
\n
“近闻韦氏妹,迎在汉钟离。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春城回北斗,郢树发南枝。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
\n
“啼痕满面垂”——他想妹妹想得哭了,眼泪把衣襟都打湿了。他想象着妹妹在江南的样子,是不是也在想他?是不是也在盼着战乱早点结束,能一家人团聚?他能做的,只有把思念写进诗里,寄给远方的妹妹,哪怕她可能永远看不到。
\n
晚年的时候,杜甫流落到夔州,身体越来越差,咳嗽得厉害,眼睛也花了,还是每天惦记着弟妹。他住的地方旁边有个水楼,每天早上,他都会拄着拐杖,慢慢爬上水楼,望着江面上的船——他盼着能看见熟悉的身影,盼着弟弟妹妹能坐船来找他,盼着能再跟他们说说话,吃顿饭。
\n
有次朋友来看他,看见他站在水楼上,眼睛红红的,问他怎么了。他说:“我在等我弟弟,他以前说过,会来夔州找我。”朋友劝他:“战乱这么久,说不定他们早就……”他打断朋友,说:“不会的,他们肯定还活着,肯定会来的。”
\n
后来他写了句“飒飒开啼眼,朝朝上水楼”——每天早上,他都擦着哭肿的眼睛,去水楼等。这份执着,是他对亲情最后的期盼。他知道可能等不到了,他还是想等,万一呢?万一他们来了呢?
\n
大历五年的冬天,杜甫躺在往岳阳去的船上,快不行了。他拉着杨氏的手,断断续续地说:“要是……要是能见到弟弟妹妹,跟他们说……我想他们……”他还没说完,就咽了气。
\n
杨氏没忘了他的话。后来带着孩子回洛阳,她四处打听杜甫弟妹的消息,一直没找到。直到她也快不行了,才跟孩子们说:“你们爹爹……最惦记的就是他的弟弟妹妹,你们以后要是见到了,一定要告诉他们,你们爹爹想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