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一辈子。
\n
没过多久,安史之乱就来了。长安被叛军占了,杜甫带着杨氏和几个孩子,跟随逃难的人群往南跑。路不好走,到处是断壁残垣,晚上能听见狼嚎,白天怕遇上叛军,只能躲躲闪闪。
\n
有天傍晚,他们躲在一个破山洞里,天快黑了,还没找到吃的。最小的女儿饿得直哭,上来就咬杜甫的胳膊,疼得他龇牙咧嘴,却不敢出声——怕山洞外的虎狼听见动静。他赶紧用手捂住女儿的嘴,小声哄:“乖,别哭,爹爹明天就给你找吃的,找甜的。”
\n
女儿哪懂?哭得更凶了,在他怀里扭来扭去,眼泪鼻涕蹭了他一身。杨氏在旁边急得直抹泪,想把孩子抱过去,女儿攥着杜甫的衣服不放。“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后来他把这段写进《彭衙行》,每个字都带着饿,带着怕,带着当爹的无奈和心疼。
\n
旁边的小儿才五岁,比姐姐懂事些,拉着杜甫的衣角,小声说:“爹爹,我不饿,要是实在没吃的,找个苦李也行,我能吃。”杜甫低头看着儿子冻得发紫的小脸,手里还攥着块捡来的小石子,说是要留着给妹妹玩。他心里像被针扎了,蹲下来把儿子抱进怀里:“咱们不吃苦李,爹爹一定给你们找吃的。”
\n
那天晚上,杜甫没睡着。他靠在山洞壁上,听着孩子们的呼噜声,听着杨氏轻轻的叹息,心里琢磨着:明天去哪找吃的?会不会遇上叛军?能不能带着一家人活下去?他以前总想着“致君尧舜上”,想着当官报国,现在,他只想当个能让孩子吃饱、不受怕的爹。
\n
至德二载,杜甫终于能回鄜州羌村看家人了。他骑着马,心里又盼又怕——怕孩子们忘了他,怕杨氏受了太多苦。快到村口的时候,远远就看见几个孩子在路边玩,最大的那个,是他的大儿子宗文,已经长这么高了。
\n
“爹爹!”宗文先认出他,喊了一声,撒腿就往他这边跑。其他几个孩子也跟着跑过来,围在他身边,却不敢靠太近,尤其是最小的女儿,躲在哥哥后面,偷偷瞅他,眼神里又好奇又有点怕。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