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739年的春天,东鲁的风带着点凉,兖州城门口的老槐树上,刚冒出点嫩绿的芽儿,风一吹,就晃悠悠的,像在跟人告别。
\n
李白背着个旧布包,手里攥着缰绳,白衣服上沾了点尘土——他要去长安,想找机会见玉真公主,再试试仕途的路。他的脚像灌了铅,挪不动步,因为身后,有两个小小的身影拽着他的衣角。
\n
“爹爹,你要走了吗?”七岁的平阳仰着小脸,眼睛红红的,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麦芽糖——那是李白昨天给她买的,说“吃了甜的,爹爹走了也别难过”。五岁的伯禽没说话,只是把脸埋在李白的衣摆上,小手攥得紧紧的。
\n
李白蹲下来,摸着伯禽的头,这孩子的头发软软的,像刚长出来的小草,还是许氏在的时候,他常给梳的小辫子。“伯禽乖,”他的声音有点发颤,“爹爹去长安办点事,很快就回来,回来给你买糖画,买你最爱的白羊玩偶。”
\n
伯禽还是不说话,摇了摇头,把李白的衣角攥得更紧了。平阳吸了吸鼻子,说:“爹爹,你上次说去荆州,也说很快回来,结果走了大半年。这次你能不能不走?我会背你写的《静夜思》了,我背给你听,你别走好吗?”
\n
李白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疼得慌。他不是个称职的爹——从平阳出生,到伯禽长大,他总在外面跑,要么去干谒权贵,要么去游山玩水,陪孩子的日子加起来,也没几年。他总想着“济苍生、安社稷”,想着等有了出息,再好好陪孩子,却忘了孩子要的,不是什么大官爹爹,只是能陪他们吃顿饭、讲故事的爹爹。
\n
“爹爹必须去,”李白咬了咬牙,把孩子抱进怀里,“等爹爹回来了,天天陪你们在后院放风筝,好不好?”他不敢看孩子的眼睛,怕一软,就舍不得走了。
\n
旁边的鲁女走过来,帮李白理了理布包,把刚做好的棉袜塞进去:“路上冷,多穿点。孩子我会照顾好,你放心。”她又摸了摸平阳的头,“平阳是姐姐,要帮我照顾弟弟,等爹爹回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