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一提到李白,脑子里立刻蹦出“诗仙”“狂”“喝酒”这几个词。似乎他天生就该是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样子,就该是那个抱着酒壶、站在云端写诗的神仙。
\n
但为啥偏偏是盛唐,能养出这样一个“疯批”?为啥换个朝代,他可能就是个没人理的“疯子”,而在唐朝,却成了人人追捧的“诗仙”?
\n
答案其实很简单:李白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怪才”,他是盛唐精神的“活标本”——是盛唐的疆域、盛唐的繁华、盛唐的底气,把他从一个普通文人,喂成了那个喊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宇宙级诗人”。他的每一句狂诗,每一次“作死”,背后都是整个盛唐在给他“撑腰”。
\n
先从一个关键年份说起:744年。这一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了——简单说就是“皇帝给你一笔钱,你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别在长安待着了”。换作别人,被皇帝赶回家,早就哭哭啼啼、唉声叹气,觉得这辈子完了。
\n
李白呢?他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看这口气,哪有半分委屈?简直是“老子早不想在这破地方待了,终于能自由了”的狂喜!
\n
为啥他这么硬气?因为这一年的唐朝,处在最“牛”的时候——疆域大到你不敢想:
\n
往东到了朝鲜半岛,往西一直摸到中亚的咸海,往北能到贝加尔湖,往南到了越南。你站在长安街上,往东边看,能看到朝鲜来的使者;往西边看,能看到波斯来的商人;往南边看,能看到岭南来的水果;往北边看,能看到草原上来的骏马。
\n
整个天下,好像都围着长安转,整个世界,好像都在唐朝的怀里。
\n
在这样的时代里,文人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的文人,总觉得自己是“蝼蚁”,是“草芥”,得靠着皇帝、靠着权贵才能活。
\n
到了盛唐,文人突然觉得:“我不一样了!我是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