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场时,骆宾王拍着三个年轻人的肩:“以后有这种场面,记得叫上我。跟你们在一起,比跟那些老官僚喝酒痛快。”
\n
杨炯笑着点头:“一定!下次咱们找个清净地方,不跟这些权贵凑热闹,只聊诗。”
\n
长安的夜色里,四个身影并肩走着,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谁也没想到,这是四杰唯一一次齐聚的热闹场面,后来的日子里,他们各自分散,再难有这样的相聚。
\n
诗笺传情:骆宾王与王勃的“隔空知己”
\n
四杰里,骆宾王和王勃的直接交集最少——骆宾王比王勃大了近三十岁,王勃少年成名时,骆宾王已经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两人却凭着诗,成了“隔空知己”。
\n
公元675年,王勃路过南昌,写下《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传遍天下。
\n
当时骆宾王在长安任职,读到这篇序时,正坐在案前批改公文,手里的笔一下子停住了。
\n
“好一个‘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n
他忍不住念出声,眼里满是激动,“这孩子,年纪轻轻,有这样的胸襟!”
\n
旁边的下属见他这样,笑着说:“大人,这王勃前几年还因杀官奴获罪,您怎么还夸他?”
\n
骆宾王放下诗稿,叹了口气:“有才之人,难免有棱角。他写的不是序,是咱们这些寒士的心里话啊!‘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是说他自己,是说天下多少有才华的人,都被埋没了!”
\n
那天晚上,骆宾王失眠了。他想起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写下“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想着能为国效力,到头来,却只能在小官的位置上打转,空有一身抱负。王勃的《滕王阁序》,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里积压多年的郁气。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