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影响。
因为足利义满并不是嫡子上位,其母亲乃是足利义满的侧室,由于足利义满没有嫡子,这才上位。
而与他同等地位的,还有同为庶子的足利义嗣,此人尤其得足利义满的喜爱,甚至多次有意传位足利义嗣。
由是足利义持上位之后,就把这个兄弟作为最大的竞争者,不断打压足利义嗣这一系。
又因为足利义嗣得到了足利义满的支持,所以凡是足利义满倡导的政策,都在足利义持打击范围之内。
最显著的,就是足利义满亲明,足利义持就直接与明朝断交,从永乐九年开始,正式切断与大明的朝贡。
并且宣称“本国开辟以来,百事皆听诸神,今后无受外国使命,因垂戒子孙,固守勿坠。”
不仅如此,其父剿灭倭寇,也在其手下便成了纵容态度,可以说,大明朝倭寇的增加,和足利义持关系不小。
所以朱高燨才会表示,朱棣此举无甚大用,有足利义持在,大明朝的边界便不可能安宁!
听闻了朱高燨的语,朱棣自是皱眉道:“可眼下倭国并未有过多逾越之举,便不听令,又能如何?”
别看他老朱这两年都在力主战争,可大明出征必须要出师有名,他当然知道足利义持没有足利义满恭顺,可现在不下旨问罪,朝廷又能如何?
总不能说看你倭国不爽,今天就要灭了你吧?不说此战能不能胜,就说出兵这件事,可能都会引起朝廷的反对!
但朱高燨听闻此便道:“无妨,倭国之事暂不动他,彼等如此不义,早晚会有出师之名!”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在永乐十六年,倭寇就会再度犯边,而永乐十七年,对马岛发生饥荒,倭寇将会再一次前来。
这两次无论是那一次,都能借之用以讨伐倭国,机会有的是,他们不需要着急这一时半刻。
“现在的关键便在于,彼等纵容倭寇之乱,朝廷不能主动将其送回,因为一旦送回,足利义持便会以不知道为由,借口脱开此罪。”
“这次若是叫他脱罪,来日朝廷再想以此怪罪,就没效了,故而这些倭人,最好先行关在诏狱之内。”
“等到来日时机成熟,便以彼等为人证,大举出兵,一举扫平倭国,可保日后大明海岸再无倭寇作祟!”
“此事......也可!”朱棣点了点头,同意了这个说法,沉吟了片刻便道:“那就依此法,将彼等先行关押!”
而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