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过包装的言论,如同病毒般在企业家群体中扩散,刻意营造出一种“汉东官方无法无天、营商环境急剧恶化”的恐慌氛围。恐慌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很快,一些原本与此事无关的企业家也开始人心惶惶,对在汉东扩大投资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些已经开始接触其他省份的招商部门,暗中寻找退路。
\n
更狠的一招接踵而至。惠龙集团率先对外释放消息,宣称“鉴于汉东省不可预测的政策风险和恶劣的营商环境”,集团董事会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暂停在汉东的一切新增投资计划”,并对现有项目进行“重新评估”,不排除“全面撤出汉东市场”的可能。鼎盛、昌隆等公司也纷纷效仿,发布了类似基调的声明。
\n
这一系列组合拳,目的非常明确:利用资本的力量和舆论的压力,向汉东省委、尤其是向沙瑞金和田国富施加强大的压力,逼迫他们停止调查。企业撤资和抗议,直接影响的是gdp、是税收、是就业、是维稳大局!这是任何一个地方主官都无法忽视的“硬伤”。
\n
而这一切,都被冷眼旁观的李达康看在眼里。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是对沙瑞金的危机,也是他进一步攫取权力的绝佳机会。
\n
在接到这几家公司递交给京州市委市政府的抗议书后,李达康立刻做出了“积极回应”的姿态。他亲自召集了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开会,在会上,他眉头紧锁,语气沉重:
\n
“同志们,企业家的呼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惠龙、鼎盛这些企业,为京州的经济发展是做出过贡献的!现在他们反映营商环境问题,提出抗议,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我们的沟通还不到位!”
\n
他巧妙地将矛头引向了更高层:“当然,具体到这次的调查行动,是省委层面的决策,我们市一级无法干预。但是,由此引发的后续影响,却要我们京州来承担!企业撤资,工人失业,税收减少,最终影响的还是我们京州的稳定和发展大局!”
\n
他指示手下:“将这些企业的抗议和诉求,还有目前市场上流传的一些关于营商环境的负面议论,整理成一份详尽的报告,突出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