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他必须绕过这个僵局,直接找到林雪——只有这位县委书记,才有足够的权力和魄力,打破这层坚冰。
\n
但他不能只给林雪一份简单的“疑点汇总”。他要写一份不一样的报告,一份能让林雪看到全局、看到利害、看到不查不行的报告。这份报告,不仅要摆事实,更要讲透李振国案背后牵扯的凌源困局——这不是一桩孤立的旧案,而是解开凌源黑恶势力、官场生态、民生困境的关键钥匙。
\n
雷杰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一条窗帘缝。外面的夜色很浓,远处矿山的灯火已经稀疏了,只有镇东头的小卖部还亮着一盏灯,隐约能看到老板在收拾货架。他想起三天前下乡时,遇到的一位姓王的老人,老人家里的鱼塘被富民矿的污水污染,死了一塘鱼,他去找刘富贵理论,被矿上的保安打了一顿,最后只能自认倒霉。“雷书记,不是我们不反抗,是我们不敢啊,天霸的人连记者都敢动,我们小老百姓能怎么样?”老人当时的话,此刻清晰地回响在他耳边。
\n
雷杰握紧拳头,回到办公桌前,重新坐下,摊开稿纸,笔尖落在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n
稿纸的抬头,他斟酌了很久,最终写下:《关于彻查李振国同志身亡案与打破凌源发展僵局的几点思考》。标题没有用“请示”或“报告”,而是用“思考”,既保持了对上级的尊重,又带着一种不容回避的紧迫感。
\n
正文的第一部分,他没有直接谈疑点,而是先回顾了李振国的生平。他写道:“李振国同志,1988年生,2013年入职《凌源晚报》,任社会新闻部记者期间,累计发表监督报道47篇,其中23篇涉及民生领域,包括天霸小贷暴力催收、兴盛矿污染、机械厂安置款挪用等问题。2019年7月10日,其最后一篇报道《兴盛矿污水直排,下游村民饮水难》见报后,收到匿名恐吓电话;7月15日,驾车从风岭镇返回县城途中,坠崖身亡,官方结论为‘单方交通事故’。”
\n
他特意加入了李振国报道的具体数据,这些数据是小陈从《凌源晚报》档案室查到的,能让林雪直观地看到,李振国不是一个普通的记者,而是一个长期关注凌源黑恶势力的“吹哨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