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事情要追溯到校运动会之后。
\n
应婉婷凭借着那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真的花了近两周时间,硬是啃下了python基础,并按照余夏最初指点的方向,鼓捣出了一个能跑通“数据→指标→信号→通知”基本闭环的量化脚本。
\n
当她带着代码来找余夏时,余夏出于技术人的本能,帮她检查了逻辑,优化了结构。
\n
他不得不承认,应婉婷学得很快,代码写得清晰规整,远超他的预期。
\n
然而,一周后,应婉婷又发来了消息,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沮丧:「余夏,按照你说的双均线金叉死叉策略回测,模拟盘亏损好严重啊![哭脸]你看看是不是有问题?」
\n
余夏看着回测数据,眉头微蹙。
\n
策略本身是经典策略,问题显然出在应用上。
\n
他回复道:「策略没问题。双均线策略在趋势明显的标的和特定市况下有效。我给我妈写的那个就是。我妈一个月也不见得交易一次,这个策略就很管用。你交易太频繁。」
\n
应婉婷:「可是我们比赛规则中的交易周期就是一周啊。」
\n
余夏:「那就还需要考虑选股,比如热点板块的龙头股,还有波动性要足够。另外,参数也需要根据标的特性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
\n
应婉婷:「几千只股票呢,怎么选啊?」
\n
这一来二去的,就像逐渐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n
从此,余夏的课余时间被大量占用。
\n
他们需要讨论如何构建选股因子——是看成交量、换手率还是基本面?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