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谢谢安师兄!”虽然只是简单的肯定,但江静知心里涌起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她知道,这仅仅是科研之路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她迈得扎实。
\n
安嘉伟顿了顿,接着说:“下周开始,你可以读一些经典论文。比如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是双螺旋结构的论文。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章,虽然已经过了几十年,但是他们的实验思路和方法,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会发给你一个目录。“
\n
就在江静知埋头苦读文献的同时,实验室的日常运转也在她眼前展开。
\n
她看到师兄师姐们如何精细地准备胚胎、如何小心翼翼地进行显微注射、如何熬夜记录数据、如何为一个个不理想的结果皱眉、又如何为一点点微小的进展而兴奋。
\n
科研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概念,而是由无数琐碎、重复、充满不确定性却又时刻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具体工作构成。
\n
几周后,读过的文献渐渐在她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脉络。她开始动笔写综述,尝试将吸收的知识内化、重组,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n
这天傍晚,实验室里只剩下她和还在等待胚胎固定结果的安嘉伟。江静知将写好的综述初稿发给安嘉伟,有些忐忑地等待评价。
\n
安嘉伟快速浏览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看完后,他抬头看了江静知一眼,点了点头:“整体框架不错,逻辑清晰,研究背景的关键点抓得比较准。特别是对几篇存在争议文献的对比分析,有自己的思考。接下来,你要做的还有梳理出现有的主流观点、技术路线、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n
“安师兄,你等一下,我记一下。”江静知翻开笔记本,飞快的记录着安嘉伟说的要点。
\n
他看着江静知,放慢了一些语速:“文献是科研的基石。看文献不是泛泛地读,要带着问题去读:作者的核心假设是什么?证据链是否完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