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策。从1860年吞併撒丁-皮埃蒙特到现在的十二年里,约有十三万法国人迁入法属义大利地区。这些移民大部分聚居在都灵、
热那亚、佛罗伦斯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及其周边。根据1861年颁布的《义大利移民鼓励法》,这些法国移民享有诸多特权:十年免税期、矿產优先开採权、优先购买破產义大利人產业的权利、子女优先进入公立学校等等。在司法实践中,每当法国移民与当地人发生纠纷,法官和官员们总是毫不掩饰地偏自己的同胞。
就在上个月,都灵发生了一起典型案例:一个法国酒商拖欠皮埃蒙特供货商三万法郎货款长达两年,皮埃蒙特人告到法院,结果法官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诉讼。而同一个法官,在处理一个当地麵包师晚交三天税款的案子时,毫不犹豫地判处了高额罚款,差点让那个可怜的麵包师破產。
这种赤裸裸的不公,再加上沉重的税收负担使得当地人对法国统治的怨恨与日俱增。
各种反法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歷史悠久的烧炭党、马志尼创立的青年义大利运动等知名组织外,大大小小的秘密结社已经超过一百个。有些打著宗教互助会的旗號,有些以文学社、读书会的名义活动,还有些乾脆就是地方贵族暗中支持的武装团体。
这些组织仔细抽查资金来源,大概是英国、奥地利这两国政府给的资金比较多,第三多的其实是在美国的义大利裔移民,化缘嘛。
布拉这个村子北方的一个三层小建筑原本属於萨伏伊家族的一个远房亲戚,一楼是宽敞的大厅,二楼有几间臥室和书房,三楼则是一个小型的舞厅。奥撒法战爭,撒丁接近失败后,这位贵族急於变现资產逃往美国,以极低的价格將这处房產出售。
现在这里就变成革命党的聚集地了,至少中等以上大概二十多家组织,派了五十多个人齐聚一堂。皮埃蒙特地区的组织最多,派来了十四家的代表。
大厅里烟雾繚绕,空气中混杂著廉价雪茄和汗水的味道。临时搬来的长桌摆在中央,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