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愿意来给社员讲苏红和陈默的故事。沈老师肯定也会支持你的。”
\n
挂了电话,林砚看着窗外的月光,落在自己的白球鞋上。鞋边的红颜料,好像越来越亮,像一颗正在发光的向日葵种子。她知道,她的美院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而“红裙白球鞋”的故事,会在更多人的心里,继续生长。
\n
冬天来了,美院的梧桐叶落满了小路,仓库里的向日葵也凋谢了,只剩下干枯的花盘。林砚把花盘里的种子收集起来,装在一个红色的小袋子里,放在207号储物柜里——她想等明年春天,再把种子种下去,让向日葵继续开花。
\n
“美院故事社”的申请很顺利,沈老师不仅同意了,还帮他们申请了一间小教室作为活动室。第一次社团活动,来了二十多个学生,有新生,也有高年级的学长学姐。许曼特意从画廊赶来,给大家讲苏红和陈默的故事,还带来了苏红的笔记本,让大家传阅。
\n
“我希望你们能记住,”许曼看着大家,认真地说,“艺术不是孤独的创作,而是和过去、现在、未来的对话。你们收集的每一个故事,画的每一幅画,都是在和美院的历史对话,都是在为未来的故事,埋下种子。”
\n
活动结束后,林砚收到了一封邮件,是那位修复《向日葵仓库》的老修复师发来的。邮件里附了一张照片,是他修复画稿时,在画纸背面发现的一行小字:“等下一个向日葵花开的夏天,我们再一起画画。”落款是“苏红&陈默,1987.6.4”——那是火灾前一天。
\n
林砚拿着手机,跑到仓库里,陈默和苏红正在那里整理画稿。这几个月,苏红留在了美院,在沈老师的邀请下,成为了油画系的客座讲师,每周给学生上一次课;陈默也暂时放下了国外的工作,经常来美院,和苏红一起在老画室里画画,像当年一样。
\n
“陈叔叔,苏红阿姨,你们看这个!”林砚把邮件里的照片给他们看。
\n
陈默和苏红凑过来,看到那行小字,相视而笑。苏红摸了摸干枯的花盘,轻声说:“没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