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一九九三年底,冬天的寒意还没完全散去,太平市的天空却已经透出点春天的意思了。烟厂一下子拨出四百多万注册资金,正式成立了太平市卷烟包装材料厂。这不光是厂子要扩大,更是要救活一个厂子,关乎着好多人的饭碗呢。
\n
原来的烟厂厂长助理、技术改造办主任陈志伟,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当上了卷烟包装材料厂的厂长。他快五十岁了,身板笔直,眼神锐利得像老鹰,说话干脆有力,是那种不怒自威的领导。八十年代那会儿,他带着技术团队完成了烟厂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大家都说他是”太平卷烟工业的脊梁”。现在他接过这个重担,像个老兵重回战场,眼神坚定,脚步沉稳。
\n
秦安当了厂办公室主任,这个人特别会来事儿,在什么场合都能应对自如。他体态丰腴,面色红润,待人接物总是笑脸相迎,说话办事圆滑周到,就像个在社交场上特别吃得开的主儿。他伺候领导特别周到,像个贴心的管家,总能敏锐地察觉到领导需要什么,及时送上关怀和帮助,所以领导们都特别喜欢他,在厂里人缘也好,左右逢源。
\n
潘万峰当了生产办主任,负责管生产这摊事。他是技术出身,平时话不多,但做事特别有章法,车间里每道工序、每台设备,他都门儿清。他常念叨:”一支一缕皆良心,一丝一叶总关情。”他是那种把工作当信仰的人。
\n
林秋水被委以重任,当上了计划财务办主任。那时候他才二十六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袁树林当了技术办主任,负责技术革新和管理。材料厂下设四个车间,分别是铝箔车间、滤嘴棒车间、水松纸车间和塑料加工车间。因为铝箔纸、滤嘴棒和水松纸都是烟草专用制品,销售渠道比较特殊,只能供应给本厂烟厂,所以销售不成问题,质量才是关键,每个车间都专设了分管质量的副主任。塑料加工车间专门则专设了个主管销售的副主任,负责开拓市场。
\n
这时的林秋水,满腔热血,工作热情高得不得了,好像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他业务能力突出,又勤奋好学,虽然孩子才一岁多,家里事不少,但他还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和学习上。任职半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