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来,是谈事的,不是来抽烟的。重要的是把事办好,不是靠烟的牌子。”
\n
这话,林秋水记了一辈子。
\n
在林秋水的记忆里,去供销社买烟,是童年最光荣的任务。供销社是公社里最体面的地方,玻璃柜台擦得锃亮,货架上摆满花布、肥皂、糖果、火柴,还有那一排排整齐的香烟。
\n
“小秋水,又来给你爹买烟啦?”售货员张阿姨总是笑眯眯地问。
\n
“嗯,梅花烟,一盒。”林秋水递上父亲给的一毛钱,像交出一份神圣的使命。
\n
张阿姨麻利地取出烟,递给他。林秋水接过,小心翼翼地揣进衣兜,生怕压坏了烟盒上的梅花图案。然后,他一路小跑回家,脚步轻快,仿佛怀里揣着的不是一盒烟,而是一份荣耀。
\n
在村里,买烟是件大事。谁家若去供销社买烟,旁人总会笑着问:“家里来客啦?”
\n
那人便咧嘴一笑:“是啊,今早喜鹊在院里叫个不停,我就知道有贵客到。”
\n
买烟,成了待客的象征,成了体面的标志。而林秋水家,因父亲常有公务往来,买烟的次数远超旁人。村里人都说:“老林家这日子,过得讲究。”
\n
可林秋水知道,那“讲究”背后,是父亲的节俭与担当。他工资不低,却从不乱花。烟酒招待,全从自家出;企业运转,绝不沾公家一分。
\n
他记得父亲的抽屉里,永远放着两个账本:一个是企业账,工整清晰;一个是家用账,密密麻麻记着每一笔开销。他曾偷偷翻过,发现父亲连买一盒烟,都要记上日期、品牌、价格。
\n
“爹,您干吗记这么细?”他问。
\n
“数字不会骗人。”父亲说,“你记清楚了,心里才有数。”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