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林秋水是十年前进烟厂的。他清楚记得,那天春日的阳光,像一层薄金,轻轻洒在太平卷烟厂的大门上。1988年3月5日,林秋水站在那扇斑驳的铁门前,心跳得比厂区锅炉的蒸汽还要急促。他穿着父亲特意为他买的黑尼子上衣,笔挺,合身,像是穿上了人生的第一套战袍。脚上是新买的皮鞋,鞋面锃亮,每走一步,都发出清脆的“嗒嗒”声,仿佛在向这座老厂宣告:我来了。
\n
他手中拎着一个黑色提包,里面装着算盘、账本、钢笔,还有他在太平商贸学院四年苦读的全部心血。那算盘是他母亲亲手用红绳串的,珠子圆润,拨动时清脆如雨打芭蕉。他知道,这不只是一个出纳的工具,而是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工业会计世界大门的钥匙。
\n
林秋水的父亲,林承贤,是林家庄公社企业站的书记兼站长。企业站就建在自家房子后头,与自留地只隔一道矮墙。小时候,他常跟着父亲去地里收割烟叶。那是一片金黄的世界,烟叶宽大厚实,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风一吹,整片烟田便如海浪般起伏,沙沙作响,像是大地在低语。
\n
烟叶的气味并不好闻,浓烈、刺鼻,带着一股泥土与焦糖混合的苦香。可林秋水却莫名地喜欢。他喜欢看父亲蹲在地头,掐着烟叶检查成色;喜欢听父亲说:“这烟叶,晒干了,进了烟厂,就能变成一包‘梅花’,抽的人多了,咱们公社的日子也就红火了。”
\n
那时,他不懂父亲话里的深意,只觉得烟叶香,烟厂远,而父亲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像一根撑起家乡的柱子。
\n
如今,他竟真的走进了这座父亲口中“红火”的烟厂。
\n
组织科在路西那栋老办公楼里,楼墙斑驳,窗框漆皮剥落,可门牌却擦得锃亮。郭科长是个转业军人,说话像打枪,干脆利落:“林秋水是吧?大学生,太平商贸学院财会专业,毕业后在太平市红星饭店当过半年多会计。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烟厂招聘干部的条件。现在财务科正缺人,你直接去报到。银行出纳岗位,马上上岗。工龄从月初起算,按照干部待遇执行。其他事,我来办。”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