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南门叫寧越门。
眾人出南门往西南行二三里,到达钓龙台。
传说汉初时,闽越王无诸在这里接受高祖册封,其后人越王余善在这里钓到一只白龙。
远处,江水如练,千帆去来,烟波一棹,渔歌起伏。
山上有个古庙,祭祀那位无诸。
庙旁是一块石刻,上面写著“全闽第一江山”,旁边是宋代赵汝愚写的“古南台”三个大字,非常壮观。庙后是一片石刻林,有歷代文人讚颂钓龙台的诗作。
在无诸和余善的时代,从台上望去,台下尚是一片湖泊。
在明初,台下已经成为一片沼泽地,荒草丛生,鸥鸟棲息。
如今,沼泽渐渐淤壅为市井。
这一带有通海船的码头,有造海船的工场,又有接待琉球使臣的柔远驛,大量官兵、工匠、客商云集,久而久之,就在钓龙台下,形成河口、帮洲两个集市,以及一道南台街,俗名潭尾街,一道中亭街。
黄威做东,约了一首画舫,请了两个歌姬。
两个艄公带著斗笠,从容摆渡,在中亭街的江桥边停了下来。
大老远,就闻到浓烈的腥气。
福州鱼市,以此为最。
三月,海滨渔民归来,售卖各种海味,价格非常便宜,尤其以鰣鱼、横山鱼最受欢迎。
买来鱼给了船家收拾,又要了一些小菜,不一会酒宴备齐。
歌女一段弹唱,气氛登时热闹起来。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