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些难熬的时光,都在娘这碗汤饼的热气里,渐渐变得温润。
\n
我也更明白,在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读书是我们寒门子弟,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n
“慢点吃,锅里还有,”娘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却突然红了眼眶,“是娘没本事,让你跟着受了这么多罪。你看那新帝司马衍,生来就是龙种,不用苦读就能坐享天下;还有那些士族子弟,凭着祖辈荫庇就能入仕,偏咱们……”
\n
“娘说啥呢,。”我放下筷子,握住她布满厚茧的手,“这十年我过得好着呢,先生教我读《诗》《书》,让我知道‘修身齐家’的道理;同窗陪我切磋学问,还有娘每天的热饭热汤,这哪是受苦?比起那些在战乱里流离失所的人,咱们已经很幸运了。”
\n
娘比谁都清楚这十年的不易,她鬓角新添的白发、手上常年不愈的裂口、夜里压抑的咳嗽,都是为我操劳的印记,也是乱世里母亲的无奈与坚韧。
\n
她总说“等你考完秀才,娘有话和你说”,可我猜,她大抵是怕这乱世里,连“读书求仕”这条路,都走不通。
\n
吃罢汤饼,我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往书院走。
\n
路过街角茶寮时,听见几个老秀才正争论“王导宽和”“庾亮严苛”,说“新帝年幼,怕是镇不住士族”,我脚步顿了顿,又快步往前走。
\n
这些朝堂大事,不是我一个寒门学子能操心的,眼下最重要的,是即将到来的乡试。
\n
书院门口的老槐树更粗壮了,枝头的鸟儿依旧叽叽喳喳,只是当年的顽童,已长成即将奔赴考场的少年,肩上担着沉甸甸的期盼。书堂里,李老先生正在整理典籍,见我进来便笑着点头:“怀之今日生辰?”
\n
我有些惊讶,他却指了指墙上的花名册:“你入学那天我特意记着,一晃十年了。”他从书架上抽出一部泛黄的《尚书》,纸页间还夹着干枯的银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