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的字迹,被阳光照得透亮。
\n
往日这个时辰,总要提防谁故意撞翻我的书案,谁偷偷藏起我的笔墨,如今他们的注意力全被王骞舟的玉鞍、折扇、世家学问吸引,没人再理会角落里的破衣寒砚。
\n
风吹过书页沙沙作响,我摸着冻裂的指尖,裂口处还沾着昨日的墨渍,突然觉得这“人外有人”的天地里,竟藏着意外的安稳。那些巴结的笑语、羡慕的目光都成了无形的屏障,把我与往日的欺凌隔开。
\n
不管旁人如何,我只管把这字、这书,读进心里去。
\n
不负初心!
\n
青石板路上的露珠还没被日头晒干,我抱着书卷往讲堂走,刚转过月亮门,就见李老先生背着手站在老槐树下。他手里把玩着那串盘得发亮的星月菩提,见我过来便笑道:“怀之,看你这几日课间都在看书,心倒静得很,可有什么感想?”
\n
我愣了愣,低头看着鞋面沾的草屑,那是方才躲在树下蹭到的:“学生……只顾着温书,未曾多想其他。”
\n
李老先生捋着花白的胡须,目光落在远处廊下正与人说话的王骞舟身上,那里依旧围着不少同窗:“喻之来了这些日子,学问见识皆出众,你这书院第一的位置,怕是要不稳了。”他转头看我,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莫非真没半点想法?”
\n
“没有,”我把书卷抱得更紧些,指尖蹭过封面上磨得发毛的“诗经”字样,“王兄学问扎实,家世又好,言谈间皆是晋朝世家的风范,学生佩服都来不及,哪敢有想法。”这话是真心的,自那日见他挥毫写《兰亭序》,笔锋间自带王羲之的风骨,我便知天外有天,心里那点因大考第一生出的轻飘,早被这份认知压得稳稳的。
\n
李老先生点点头,领着我往回廊走,菩提子在他掌心轻轻碰撞:“你可知他是谁?京城王氏嫡孙,祖父是当朝太傅王导门生,父亲官至礼部尚书,掌管天下典籍。”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我补丁长衫上的墨痕,那是昨日抄书时不小心蹭上的,“这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