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的《太乙金华宗旨》上最为体现,比元婴简单太多了。
\n
根据“一灵真性,既落乾宫,便分魂魄”此句,他需要将分为阴阳的“魂”与“魄”融合起来,化为“元神”,这个元神是人先天就有的“真灵”,只不过分为了魂魄因此压不住“识神”。
\n
识神居于下心,左右着人的一切的肮脏和欲望。
\n
因此,只要熔炼魂魄,将其合二为一,化为先天真灵“元神”,即可不受人间欲望左右,回归纯净,踏入“化神”。
\n
不过这里顾子澈私自作了一些改动——他并不认为《太乙金华宗旨》就是完全正确的,对任何经典的盲目相信,都是狭隘的开始,包括道德经上的有些句子,但此时暂且不表。
\n
书上说“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即识神也”,也就是说要将识神也炼为元神,人就不再具有七情六欲。
\n
但顾子澈是坚决反对彻底消除七情六欲的,他认为这些东西不该消除,而是要做到“不受其影响”。
\n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n
如果七情六欲彻底消除,那么无情无欲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n
这是朴素的辩证法。
\n
所谓大道无情,并非是无情,而是大道平等地爱着世间的一切生灵,因此看起来仿佛是无情的,并不对谁更偏爱一些。
\n
故此,七情六欲必须存在,而无欲无求也必须存在。
\n
因此,元神在上,识神在下,才是他的【化神】。
\n
至于如何调剂“有情有欲”和“无情无欲”,则取道德经“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一句。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