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也难掩激动。
他亲自操作著表徵系统,对刚刚从be腔室中取出的那片薄如蝉翼、闪烁著深邃光泽的黑色薄膜进行著最后的確认。
这便是“苏氏碳膜v2.0”!
初步的物性表徵结果很快便匯总到了中央控制台的全息屏幕上,每一项数据都像一记重锤,敲击著在场所有科学家的心臟:
电子迁移率:在室温下,稳定超过每秒两千万平方厘米每伏!比之前已足够惊艷的v1.0版本,再次提升了整整两个数量级!这意味著电子在其中几乎是以弹道输运的方式在“飞行”,能量损耗微乎其微。
更令汉斯·穆勒和陈景德教授感到震撼的,是“苏氏碳膜v2.0”在特定电化学环境下展现出的“类神经元”特性。当研究人员按照苏阳之前提供的“特殊电极阵列设计思路”,在v2.0碳膜表面微加工出相应的电极,並施加一个微弱的、经过特殊波形调製的电场梯度后,奇蹟发生了——
碳膜表面的原子,竟然开始自发地、有序地进行微观重构,形成了一种高度复杂但极具规律性的网络连接结构,其形態与生物大脑皮层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惊人地相似!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自组织”形成的连接,其“导通强度”竟然可以通过外部电信號进行可逆的、动態的调製!
“上帝啊……”汉斯·穆勒喃喃自语,眼中闪烁著难以置信的光芒,“这……这简直就是活的材料!它自己在思考如何连接!苏总的预言……竟然真的实现了!”
莉娜·霍夫曼在对“苏氏碳膜v2.0”的量子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时,也获得了惊人发现。
在极低温和特定强磁场环境下,v2.0碳膜的边缘態电子展现出极为清晰和稳定的量子霍尔效应。更令人激动的是,某些特定边缘態的电子对,似乎表现出了形成库珀对的跡象,暗示著一种前所未有的、基於碳材料的拓扑超导態存在的可能!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