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他巧妙地將话题引向未来,说道:“『启明一號』的成功,证明了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集中力量,就一定能够攻克技术难关。奇点科技也將在材料科学的更前沿领域持续探索,我们相信,碳基材料的潜力远未被完全发掘。未来,如果国家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我们或许能共同见证更多顛覆性的突破。”
苏阳的算盘珠子打的啪啪响,都快蹦到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们的脸上了。
会议在热烈而充满希望的氛围中结束。
只有苏阳明白,公开的“启明”之路与秘密的“织梦者”之路,如同两条並行的航线,正承载著不同的使命,一同向著那个智能时代的彼岸,破浪前行。而他,则是这两条航线共同的舵手。
这段时间,在海量的资源投入下,在苏阳全力参与下,好消息接连不断在两大项目组爆出。
此刻在“深空”实验室群內,升级后的“织梦者”原型机,在苏阳亲自对关键参数修正后,如同被注入了灵魂的巨匠,其原子操控的精度和稳定性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汉斯·穆勒的团队,在经歷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艰苦奋战后,终於迎来了歷史性的时刻。
在材料表徵中心的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be)腔室內,一块经过特殊处理的、直径约100平方微米的蓝宝石基底,在“织梦者”那纤细如毫芒、却能精准操控单个原子的探针引导下,正一层层地编织著碳的奇蹟。
原子束源稳定地输送著高纯度碳原子,量子干涉测量系统则以亚埃级的精度实时反馈著每一个原子的键合位置与状態,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控制。
“穆勒教授,所有参数稳定,结构完整度……完美!”一名年轻的研究员紧盯著实时反馈的st图像和拉曼光谱数据,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汉斯·穆勒推了推鼻樑上的黑框眼镜,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脸上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