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海市的暑热尚未完全褪去,但在奇点科技总部地下近百米深处的奇点先进材料研究院实验室內,却是一片恆定的冰凉与极致的寧静。
这里是“织梦者”计划的心臟,承载著苏阳对ai硬体基石的全部野望。
超过150亿龙幣的投入,让这个代號“深空”百米深的地下五层实验室群,拥有著近乎苛刻的科研环境:真空度直逼外太空,任何大於0.1纳米的微小振动都会被传感器捕捉並由主动减震系统抵消,温度的控制更是达到了千分之五开尔文的级別。
然而,即便拥有如此顶级的环境和全球招募而来的精英团队,“织梦者”计划的核心部件研製与集成工作,依然如同在原子级別的微缩宇宙中进行一场豪赌,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此刻,在原子束源精密控制实验区,一眾奇点集团先进材料研究院的眾多科学家们,身穿国家提供的最新型 白色隔离服,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汉斯·穆勒,这位来自德国的材料学大师,正紧锁著他那標誌性的浓眉,盯著屏幕上一条条杂乱无章的粒子散射数据。
他身旁,几位核心工程师也是一脸倦容,討论的声音压得很低。
“汉斯,这已经是我们本周第三次调整磁透镜阵列的聚焦参数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轻声道,“但原子束的能量弥散问题依旧没有改善。按照目前的稳定性,別说精確控制单个碳原子的沉积位置,就连保证微米尺度內的均匀性都非常困难。这离『苏氏碳膜v2.0』对原子排列近乎完美的要求,差得太远了。”
穆勒揉了揉太阳穴,语气中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我知道。我们现有的理论模型,在计算这种极端条件下的多体库仑相互作用时,显然忽略了某些关键因素。计算机模擬出的理想参数,与实际的实验结果偏差太大了。”
他的目光投向不远处一台结构复杂、遍布著精密调节旋钮的圆柱形设备——那是他们团队呕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