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160; 有了这种运输机,东大军队才具备全球投送能力。
    另一时空经历过大地震的李干,非常清楚大型运输机的战略意义,无论是军事用途还是其他用途,都是不可替代的。
    李干仔细考察了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的实际产能,他发现安-124的年产量绝对做不到年产20架,乌斯季诺夫的话水分很大。
    他现场对乌斯季诺夫说,“你们的年产量不会超过5架,上将同志,考察团里包括我,都是行业里的专家。”
    乌斯季诺夫没有丝毫的难为情,他笑道,“开足马力生产,年产量20架是能够做到的。”
    李干不可置否地摇了摇头。
    这是,乌斯季诺夫忽然说,“大型运输机我们还有伊尔-76,这个飞机也非常适合你们的需求。”
    “其次,我们正在搞六发运输机,载重量250吨,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投入一笔钱,我们优先为你们生产。这个飞机已经进入制造阶段了。”
    李干微微愣了一下,说,“安-225吗?”
    “是的。”乌斯季诺夫没有否认,也没有意外。
    安-224计划不是什么秘密,西方情报机构早就知道了。
    李干笑着摇头,“安-225对我们来说性能过剩了,这个飞机对机场的要求太高,实际意义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