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那么有了信心当然是不够,我们应该要付出行动。在整个净土的行动力当中,它的正行就是“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你有了信心,要发起一种誓愿,对生命开始有希望,一者上求佛道,对无上菩提的追求;二者下化众生,对法界众生的一种关怀。有了菩提心以后,开始修行念佛三昧,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有空的时候,不断的忆念弥陀的圣号,这是正行。
\n
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n
那么有这个正行呢,开始有这个助行,开始布施、持戒、修福。把这些正助二行,把它回向发愿,求生净土,不是要求做国王,也不是要做大富长者。把所有的正助二行,“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净土。”这个就是把所有的功德回向净土的一种他力法门。
\n
这两种法门,智者大师最后作出一个譬喻来说明这两个差别:
\n
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
\n
就是说,当我们今天要渡过这个生死大海,第一个选择,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游泳过去。那当然就要去抗拒很多的波涛汹涌。第二个选择,我们坐船,就是仰仗佛力。这是第二个选择。或者说呢:
\n
譬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
\n
我们一个凡夫,当然不可能游行四天下了。那么因为有转轮圣王的轮宝,我们追随转轮圣王,也就能够去周游四天下,依止转轮圣王的摄受。
\n
这个地方有一个重点我们要说明一下。在净土宗的传承,当然共同的思想都是仰仗佛力了,就是——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是所有净土的一个共同思想。如果你今天不能认同这个“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不是净土法门。那么在“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中,在我们净土宗的传承,有两大的差别:
\n
第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