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答,就是置答,置就是放置,这件事情佛陀不回答,佛陀知道这当中还有变数,就是诸法因缘生,这个因缘还没有决定,所以他不敢为任何事情,做任何的预言。只要佛陀开口,这件事情就不能改变了。佛陀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那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存在的事实。
\n
所以我们读经论你会发觉,佛陀的情况如果保持默然,就是这件事情还不决定,但是只要佛陀开口,这件事情就值得你相信了,因为佛陀的智慧没有错谬,佛陀的道德没有错谬。所以我们今天,刚开始会选择以阿弥陀佛当我们的本尊,当作我们一个真实的皈依处;我们刚开始的第一个信息,是来自于佛陀在经论上的开示。我们对佛陀有信心,我们相信佛陀所说的话,要我们忆念弥陀的圣号,现生业障消除,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这个是正确的。那么这是第一个回答,就是依止佛陀的圣言量,尊重我们的传承。
\n
再看第二段,当然这样的一个信心,应该是偏重在仰信,仰信释迦牟尼佛的圣言量。当我们在学佛的时间久一点以后,我们应该要再进步,对于经论的学习要更深入,我们会得到第二个重要的信息,对弥陀的信心会更加的强烈。看第二段:
\n
又弥陀佛别有大悲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又《观经》云,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若有念者,机感相应,决定得生。又《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鼓音王陀罗尼经》等云,释迦佛说经时,皆有十方恒沙诸佛,舒其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证成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乘佛大悲本愿力故,决定得生极乐世界。
\n
那么第二个理由,就是我们从经论上的学习,我们会知道一些差别的因缘。阿弥陀佛在十方诸佛当中,我们经常说是,“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那么“阿弥陀第一”,他的理由有两个:
\n
第一个、弥陀的本愿功德殊胜。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发的四十八愿,这件事情对我们众生的临终接引,有一种强大的力量。特别是临终的十念往生,就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