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前面是直接跟弥陀感应道交;这个地方是透过回向,间接的感应道交,修行布施、持戒的善法,这是当做佛号的眷属。
\n
蕅益大师做一个譬喻说:念佛如果是一艘顺风的船,你的布施、持戒就是船上的桨。你这艘顺风的船已经很快了,再加上这个桨的推动,就跑得更快了。布施、持戒当然不是净土的正行,但是你用回向,它也变成一种感应的力量,这个就是欣愿门也。
\n
这个地方,我们把早期的修行作一个总结。
\n
净土法门,不管是定心念佛、散心念佛都好,总而言之,临终的一心不乱是最终的目标,这个谁也不敢否定。不管说你这个人平常修得多好,只要临终颠倒,你就完蛋了,只要这个人临终的时候昏睡,就完蛋了。所有念佛人的特色,就是到临终的时候,心里是非常清楚的,他的色身可以败坏、可以病痛,但是那个明了的心一定要很清楚──正念分明。
\n
这个正念分明有两种相貌:第一个、他的心是真实的,他心中缘真实的功德,一种出世的道心、成佛的心、救度众生的心。如果你临终的时候缘的是虚妄的心,还在打妄想──世间的名利、成败得失,那你以这个虚妄的心,你怎么念佛都没有用的。
\n
我们知道,感应道交的第一个就是真实的心,这是判定的标准。你临终的时候看这个人讲话,如果还讲一些颠颠倒倒的话,那这个人是不可能往生的,因为他活在虚妄当中。阿弥陀佛的功德是真实的,你活在虚妄当中,真实跟虚妄是没有办法感应的,你要培养一种真实的心出来。
\n
第二个、你要培养一个坚定的心,就是无间心、无后心,这当然是行门。前面主要是一种经论的观想、解门上的观想。这个无间心、无后心,就是靠平常三业的加行──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名、意业的观想,身口意的加行,培养一个无间心、无后心。
\n
这个无间心、无后心,慧天老法师说:你先锁定一百零八声。他说:临终的十念,我们把它乘以十倍,为了安全起见乘以十倍,差不多一百声,还多八声,一百零八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