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你心中的一种誓愿力。
\n
那什么是誓愿力?说我这念心、我这个攀缘心,还不能达到觅心了不可得,还是有所得,还是到处攀缘,它一定要动,你要我这念心,安住不动、正念真如,做不到,它没有办法安住在我空、法空的真如,它一定不守自性,住在六根、六尘的境界,就到处碰撞产生很多的妄想,这一定是这样子的。
\n
但是没关系,我现在没有办法觅心了不可得,我这个心一定要动,我先把它动的范围设定下来,你的活动有它的范围,我有一定的标准。就好像一个小孩子,你要一个小孩子坐在一个地方完全不动,那是做不到的。那怎么办呢?你围一个围墙,你在这个地方可以动,这个地方是你动的范围,哪些可以动、哪些不能动,你围一个围墙,围墙之外很多的野兽就跑不进来了。
\n
就是我们刚开始说是惑业苦,是不是!刚开始我们不是对治惑,你根本不是惑的对手,刚开始是对治这个业,避免造罪业。说你有没有情绪?有的。你有没有妄想?有的,但是我持戒。持戒的意思,就是让你妄想的活动有一定的范围,以这个戒法设定一个目标,成立一个保护墙,刚开始就是这样。
\n
所以刚开始我们在惑业苦当中,要先对治罪业,这个就是所谓的持戒为本。
\n
第二个就更深入了,成就正念力,止观双运。我们再往下看:
\n
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
\n
一个受了菩萨戒的初学者,刚开始先成就善业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不想到三恶道去。慢慢的,你菩萨戒生生相续,时间久了以后,你戒行不阙,在这个善业当中,你心中要培养一种观照的力量,就是正念的力量,就是无常、无我的智慧。你开始用无常、无我的真理,来观察妄想的起伏,它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这个妄想?因为你根境的碰撞才有妄想,所以它的根源是找不到的。它生起的因缘找不到,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