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修五念法门──礼拜、赞叹、观察、咒愿、回向,它的所缘境也是西方的阿弥陀佛。所以一百一十余部的经论,都是劝我们念阿弥陀佛,然后往生西方。这个地方依止圣言量来加以说明。
\n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做一个比较重大判断的时候,我们不能相信自己的分别心,我们要知道这个分别心是怎么来的,说是根、尘、识,我们的分别心是六根、六尘碰撞以后,产生一个生灭的心识。所以我们的心识是受着环境的影响,因为分别心识的产生是根尘的碰撞才产生的,所以你的判断力,一定是依止当前的环境所影响。所以我们重大的抉择,一定是依止圣言量的。
\n
台湾高雄南部有一个道场,提倡大家念南无毗卢遮那佛,这个就是自作主张了,因为你看所有的经论、历代的祖师,没有人提倡这个法。就是我们的修行,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一定要有佛陀、祖师尊贵的传承。
\n
就是说,有很多的祖师弘传净土法门,从这个地方,我们只要好好的遵从历代祖师所走过的路就可以了。那这个地方是从人的角度,来说明以阿弥陀佛的法门当作主修的第一个理由。
\n
我们再看第二个。
\n
前面是依止人,依止圣言量,这以下依止法,我们也可以依止法义的抉择,来说明以阿弥陀佛为所缘境是最恰当的。这当中有三个理由,我们先看第一个理由:
\n
又弥陀佛别有大悲四十八愿,接引众生。
\n
就是说我们生死凡夫,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要祈求诸佛本愿的加持,离开了诸佛本愿的加持,实在是障碍重重。那到底要以哪一尊佛的本愿来当作第一个所缘境呢?
\n
阿弥陀佛的本愿特别的殊胜,特别四十八大愿当中的第十八愿,所谓的临终接引,就是:
\n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n
这是十念必生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