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了。”
她当然明白姨母的担忧,此刻看向容氏的目光中,除了安抚,更多了一分坚定:“姨母,再怎么说,我也是苏府的大小姐。您放心,我会行事谨慎,不叫林氏与魏亮察觉我们已有所疑。”
说着,她脸颊飞霞微起,轻咬着唇道:“何况如今,还有袁家与杜家在,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话音落下,苏萤似是想起了什么,忽而停下脚步,歪着头问道:“姨母,刘显岭是刘大人的名讳吗?您和他相熟?”
晨时在厅前,她便觉得姨母与刘大人颇为熟稔,只是姨母一口一个“刘大人”地敬着,而刘大人亦以“杜夫人”回之。
可如今马车一走,姨母却直呼其名,苏萤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幼时外祖父母因书院事务繁重,甚少分神,实则多是姨母陪伴她长大。那时未嫁京前的姨母,性子颇为洒脱。才情并茂自不待,只是多年未见,再相逢时,竟已收敛沉稳许多。
苏萤知姨母有此转变,一是年岁渐长,二是因姨父早逝所致。正如她在苏府的那两年,为了自保,也不得不将外放的性子渐渐收起,变得谨慎少。
故而当她听见姨母在马车起程之后,便连名带姓地唤着“刘显岭”,心中便生出几分好奇,忍不住开口问了起来。
容氏闻,嘴角边浮出笑意,她并无意隐瞒,对着外甥女坦荡道:“你在书院时有那袁颂做玩伴,难道就不许姨母当年在书院时,也有好友作陪?”
提起儿时往事,容氏紧绷的心便松了几分,她一边同外甥女往回走,一边忆起往昔。
“刘显岭当年在你外祖的那几个学生中,是最刻苦用功的一位,就是性子有点犟,死心眼儿!”
苏萤一听,眼睛便睁得老大,她虽未敢认真看清刘大人的样貌,可是几番交谈下来,练达沉稳不说,就拿方才她说的丹青之事,他也能直接切中重点,并不似姨母口中说的那般木讷不通。
更何况,外祖的学生,除了那个被外祖和母亲看走眼的苏建荣之外,有哪个不是各凭本事考进来的?
苏萤还未来得及开口,便听到姨母继续说道:“他双亲早逝,除了读书钻研,对其他一点儿都不上心。当年入了书院,便是破衣弊履,无人愿坐在他身旁。”
容若兰至今还记得未开讲前,她替父亲查看学生是否到齐,结果偌大的学堂里,就刘显岭周围空无一人,每个学生都嫌他不修边幅,有股异味。
“你叫什么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