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大臣们点点头。
有人蹙眉走出。
“陛下,大唐对西方的通商其主要路径就是河西走廊,那是西域的门户,但现在那里的另一端囤积了至少十万吐蕃军。”
“要快速打开通道,显然不太可行,必然需要经过一场战争。”
“不如出兵原吐谷浑路?这条路在十六国时期也非常繁荣,且距离最近,以前也有不少商队通行的,各方面最为合适。”
不少人眼睛一亮,这个替代不错。
“不行。”李凡却脱口而出,直接摇头。
“吐谷浑的后面就是吐蕃,这条路好不好走跟吐蕃的强弱直接挂钩,以前能走也是因为双方关系没有那么紧张,现在吐蕃吞并了吐谷浑旧地,想要讹诈大唐,能让大唐商人走?”
“整个路线将遍布危机和不确定性,不可行。”
大臣们蹙眉。
“陛下,虽有风险,但吐蕃人不可能无处不在啊。”
“总不能走北方吧?”
刘央道:“不是不可行。”
“商队走北方之前的回纥道,绕草原,再南下西域。”
“正好陛下已经拿下草原,那里有咱们的军队,军队可以为其护航,最为安全。”
“而且吐蕃突然出兵,截断河西走廊,长安能和安西四镇保持部分联系,就是靠了这条道。”
“李嗣业的大军也在走这条路。”
“没错!”
“回纥道比吐谷浑道安全。”
“非也!”户部安思顺站出来。
“这条路太绕了,先北上,再西进,而后南下,草原还好,但问题这条路线还有戈壁和沙漠。”
“通商成本增加,且难度剧增。”
“……”
不出意外的,太极殿围绕替补路线吵了起来。
朝堂上没有拉帮结派,只有各抒已见,就算是和宰相意见不合,也不用担心被记恨,这都是李凡赋予的权力。
所以朝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除吐谷浑道,回纥道这两条路线外,还有提出开辟新的商道。
一条可以不被异族人卡脖子,只属于大唐的商道。
李凡在听了听大臣们的详细意见后,敲了敲桌子。
大殿迅速安静。
“诸位,这样吧。”
“开辟新的通商路线,这需要的时间成本太大,朕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有那个时间,朕都能打进吐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