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若只用房地产抽血,不养出新兴行业,最后,泡沫迟早会爆,吃进去的得要吐出来而一个城市的产业收入,居民平均收入,其实一直对标着楼市上限
\n
某些时候,一个地区强不强,看楼价真的就能看出来。
\n
一个地区管理方有没有良心,看看买楼的事谁也能看出来,有时,有地,不要抱怨买不起楼,楼价高,只不过,是你买不起而已!
\n
“这一次想要发售楼花,城建署的鬼佬还不同意。”
\n
立信置业。
\n
霍官泰将一份丢到桌面,出声道:“我花了一大笔钱,最后拉上东方银行才谈成,获得预售牌照,能够发放楼花。”
\n
之前,霍官泰一直就有发放楼花的想法,但却被何定贤压了下来,渡过金融战之后,自然就可以顺应时代,发售楼花,刺激一下楼市复苏,于全港经济都有好处。
\n
但“楼花”制度一看就是具有投资风险的,最大风险就是开发商挪用楼资,不做开发,携款跑路,留下一堆烂尾楼。可在鬼佬与华资的博弈之下,却催生出一个对市民较公正的消费环境。
\n
例如,港岛楼花制度从一开始,就需要银行担保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如果没有一间银行愿意,置业公司是拿不到楼花权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港岛早期唯有霍官泰想做楼花、敢做楼花、因为,他之前抱着汇丰的大腿,现在有东方银行作靠山。一个资本要是没有一家强大的金融机构来运作,很多时候都会遭遇掣肘。
\n
如果操盘手与地产商是一伙人,银行只承担监管责任,而不负真正的连带责任时.想不到吧,很多时候人破口大骂“楼花”的发明者,实则,金融工具,只是工具,用工具的人才关键!
\n
港岛作为楼花的诞生地,烂尾楼其实并不多见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