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没想到,刘仁轨上任的第一天就专程找他喝酒,并向他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做出此等事情。之后鉴于袁异式的才干,刘仁轨又将其荐升为户部郎中。
\n
刘仁轨老而弥坚,但唐高宗却愈发病笃。
\n
为了更好地处理政务,唐高宗很早就开始培养武皇后的理政能力。然而这位在先皇唐太宗年代就位居才人的武氏,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没有了往日贤妻良母的形象,反而经常临朝处理政务,一个政治女强人——武则天呼之欲出。唐高宗病笃,武则天则“借学术之名,行干政之实”,她专门找了一群儒生编撰了一部《臣轨》,里边全是教大臣们如何效忠君上的办法,以此来提高自己在朝堂上的舆论影响力。
\n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唐高宗驾崩,遗命皇太子李显继承皇位,史称唐中宗。在此之前,武则天以躲避关中大旱之名,将病重的唐高宗从长安移出,全家迁往洛阳居住。
\n
作为唐朝首都,长安即便没有君主坐镇,其行政的重要性依旧不容忽视,所以武则天出发前便将偌大的长安委托给刘仁轨打理。这也是武则天摆脱刘仁轨的宰相集团以及李唐宗室影响的重要举措。
\n
此时刘仁轨已年过八旬。虽然他不忍坐视“女主当政”,但这个时候他已然明白,自己根本无法左右唐朝的政局更迭。
\n
光宅元年(684)二月,唐中宗李显遭武则天废黜。继承李唐基业的是李显的八弟李旦。李旦上位为唐睿宗后,唐朝“政事决于太后”,而李旦本人则成了事实上的“虚位君主”,失去行动自由。
\n
不久,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宣布改革唐朝官制,并降唐睿宗李旦为皇嗣,请立武氏七庙、追王父祖。她的逾矩行为,一度引起唐朝勋贵们以及亲信宰相裴炎等人的集体抵制。可不知是看惯了风云变幻,还是感受尽了世事沧桑,刘仁轨并没有奋起反抗,他只默默地递交辞呈,打算离开这个曾埋没他、又曾给予他施展抱负空间的朝廷。
\n
听闻刘仁轨要走,武则天立即派人传旨晋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并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