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于是刹那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刘仁轨与倭军前后鏖战四场,唐朝水师大获全胜。
\n
倭国战败后,百济复国无望,残余势力很快土崩瓦解。而天智天皇经此一役,也不敢再抱有他是“日出处天子”的想法,而是派遣唐使赴唐朝学习先进文明,奉唐为正朔。
\n
至于高句丽,在失去盟友百济的情况下,又坚守了六年,直到总章元年(668)才亡于唐罗联军的进攻,结束了七百多年的国运。从此朝鲜半岛进入新罗统一时代。
\n
刘仁轨收复了百济故地后,并没有立即撤军西还。他始终没有忘记灭百济是为了更好地击败高句丽,缓解唐朝东境的边防压力。
\n
自唐军重驻熊津起,刘仁轨便开始登记户籍,设置官署属吏,开辟道路,建设村庄,修复堤坝塘堰,救济贫困人家,鼓励农业生产,筹谋平定高句丽。
\n
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n
留在熊津都督府善后数年之后,他又获得了从平高句丽的机会。直到总章三年(670)正月,年逾古稀的刘仁轨才获得朝廷特许回国述职。
\n
唐朝上下向来十分看重军功,刘仁轨此番回国,摆脱了数十年怀才不遇的境遇。
\n
看到白发苍苍的刘仁轨,唐高宗激动不已,不光热情地招呼他入阁拜相,还多次委派他改修国史、出镇吐蕃、留守长安。可此时的刘仁轨已然年老体衰,他多次向唐高宗请辞,得到的却是朝廷一而再、再而三的挽留。即便唐高宗最后同意了,过段时间还是将其返聘回朝。
\n
有别于已经去世的李义府,刘仁轨身居高位却从不打击报复他人。
\n
刘仁轨回朝任大司宪时,从前得罪过他的监察御史袁异式,正好官居詹事丞。在唐代,詹事丞官居六品,而大司宪则是原来的御史大夫,负责纠察百官。袁异式担心刘仁轨功成名就后会学着李义府的模样给自己小鞋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