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嘛!”
\n
潘禹会的话,代表了一种普遍存在的、依赖于个人权威和“模糊处理”的管理哲学。但这与陈秋铭内心对“法治”和“程序正义”的坚持格格不入。他知道,再争论下去也不会有结果。
\n
“我明白了,谢谢潘主任。”陈秋铭没有再多说什么,道谢后便退出了潘禹会的办公室。
\n
回到301室,台灯的光晕似乎也变得有些沉重。陈秋铭重新坐回椅子上,盯着那份文件,陷入了沉思。依靠班主任的个人好恶来决定重要的荣誉归属,这既不符合他的理念,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破坏班级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凝聚力。
\n
“不行,不能这么干。”他喃喃自语。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既能完成评优任务,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n
一个想法逐渐在他脑中清晰起来:成立一个临时性的班级评优工作小组。让这个小组来协助处理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整个过程的见证者。一旦未来出现任何争议,这个由非利益相关学生组成的小组,可以为他作证,证明评选过程是公开、依规进行的。
\n
他的目光落在了班级花名册上。小组的人选至关重要。首先,班级主要干部和成绩排名靠前(比如前15名)的同学肯定不能进入小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潜在的评优对象,需要避嫌。其次,小组成员必须办事可靠、认真细致,能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
\n
他的手指在名单上滑动,最终停留在了三个名字上:谷江河、袁友三、冯欣钰。
\n
谷江河,复员军人出身,比同龄人成熟稳重,现在是系文体社团的副社长,组织协调能力很强,为人正直;袁友三,虽然是自律会成员,但学习成绩中等,基本达不到评优的硬性条件,让他参与进来不会引起非议,而且他熟悉系里的规章制度;冯欣钰,班里年龄最小的女生,但做事细心踏实,性格温和,可以作为女生群体的代表。
\n
人选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