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张梁神情微动,话锋一转,意味深长的开口道。
「自前汉以来,颍川就是『士人之郡』,世家众多,文风极盛!而到了光武中兴之后,对世家大族与豪强远比前汉宽容,颍川的局势就更不用说了。班固班孟坚曾言『颍川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需强吏治理』.这背后的现实,就是颍川的世家大族太多太盛,兼并太重,而朝廷难以压制!」
「至于颍川文脉.光武中兴之时,张兴张君上,是颍川鄢陵人。他习《梁丘易》以教授,在颍川弟子数千人,是本朝颍川文脉最重要的起始之一。而后,诸多颍川士族治经丶入仕丶教授弟子丶互相联姻,两百年间连成一体!到了眼下,这颍川的世家大族,甚至可以单独列出名录,视为『颍川士族』了。」
「颍川士族早就有名在外!所谓『颍川四长』,锺皓丶荀淑丶韩韶丶陈寔,就是颍川士族的领头人物,背后也都是郡望世家的大族。而颍川士族又与党人联系紧密,互为表里,可谓『颍川士党』.第一次党锢爆发的关键人物,诛杀张让弟张朔的『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就是颍川士党中的标杆!三十年来,前后两次党锢,颍川士族中入了党人名录的,可是数以百计!」
「而我太平道能在颍川发展壮大,一个就是结社抗税,合小民的求活之心。另一个,便是由于颍川士族与党人们,对皇帝与朝廷大开党锢,刻意压制的极度不满!就连我等的起事举兵,颍川的党人士族们,也都暗暗支持,甚至派遣旁系子弟改名参与.」
听到「士人之郡」的评述,大贤良师张角微微点头,而张承负思绪纷飞。他清楚的知晓,这些「颍川士族」,不仅是曹操军政集团最重要的中坚支持,还一直延续到了两晋,形成了士族门阀的核心之一。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永嘉之乱,匈奴胡骑南下攻陷洛阳,而颍川再无可守,士族门阀南迁渡河
「简而言之,整个颍川郡中,世家大族众多,并且连成一体。这里早就是士人之郡,而非朝廷之郡了。哪怕这里离洛阳只有三百里,皇帝能从颍川郡中收到的税赋,依旧非常有限。至于中常侍张让的家族,宦族阳翟张氏,就是替皇帝收税,压制颍川世家大族的关键!.」
「从郡治阳翟往外,各县尽数是世家大族。『颍川四长』背后,是颍川的四家郡望。锺皓是『长社锺氏』,荀淑是『颍阴荀氏』,韩韶是『舞阳韩氏』丶陈寔是『许县陈氏』。再往下,又有党人的『李杜两君』。李是李膺,『襄城李氏』,杜是杜密,『阳城杜氏』。这两家大族都在党锢中,但名望不减反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