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违背!」
「这位陈太丘公一生清贫,出行一架牛车,身上从不穿华服,如同乡间农人。然而,这并不妨碍,许县陈氏因他而兴,因他而成为世家大族,成为许县的郡望大家!这种士林中的名望与清誉,本就是世家的臂助,是世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而对这位陈太丘公来说,只有这种近乎于完美的个人道德,才能帮助他以士族名士的身份,依然能与宦族保持联络,却不会被士林所指责抨击!」
「第二次党锢之前,中常侍张让的父亲去世,就葬在家乡颍川。而颍川名士为了划分界限,无任何一人到场,唯有陈太丘前去吊唁,全了张让的颜面。等到第二次党锢爆发,陈太丘凭着这份对张让的恩情,不仅保全了陈氏,还保下了几位颍川名士.这就是『先见之明』的典故。」
「而眼下,这位陈太丘公举行文会,又邀请了不少党锢的党人之后。若是按你之前所说,只要我等举事,皇帝就会放开党锢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先见』?所以,这可是位厉害的人物,每一步都能精准的踩中,从不犯错,从不会得罪任何一方,只会施加『恩德』。就像眼下,这位陈太丘公,难道没有看见我等这群人吗?那位荀彧为何会前来邀请?但荀彧来了又回去,他心里就有数了,只是当做视而不见,避免在不清楚底细的情况下出错」
说完这些点评,大贤良师张角悠然一笑,与那上首的陈太丘公遥遥相对。两人都是同样的寒素出身,同样的名满天下,同样的交游士族与宦族之间.只是,两人最终的选择与结局,却截然不同,走着完全不同的道!
「承负,你无需怀疑。众人所视,天地不可欺瞒。这位陈太丘公的德行确实出众!他的言行无可挑剔,他确实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然而,在这样完美的个人品德背后,却只有一个问题:这位陈太丘公,他究竟站在哪一边?他所行的道,究竟要往哪里去,为了哪些人呢?他是为黔首百姓?还是为世家大族?又或者只为了陈氏家族本身?这天下涛涛的河水汹涌往前,士族与宦官提刀相争,黔首挣扎求活。只有站在石头上不动,才不会沾湿了脚,甚至落入水中.这位陈太丘公的站立处,真是很难让人看清啊!」
说完这番话后,大贤良师张角摇了摇头,对远处的陈太丘公遥遥拱手,而对方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名满天下的两人,就这样相互别过。一位安坐河畔上首,桃花簌簌,笙歌萦绕吹响,士族子弟饮酒告祭。而另一位穿着草鞋,大步向前,踩着田埂的泥土,信众子弟沉默跋涉。而颍水无言,从落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