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抚髯而笑,摇头道。
「汝是个好人!然乡饮酒者,所谓尊古礼,今时却多是为了求名。尊老者,表其衣冠,奉入席间。席上歌钟,席下饥寒。朝廷腐败,郡县苛刻,天下灾疫四起,小民饥寒难活。而士子们饮酒聚会,空讲仁义,其实对天下的安宁无补啊!」
「?!」
听到这番话,荀彧浑身一震,脸上显出些动容。他抿着嘴,又仔细看了这气度不俗的老者一会,才再次低头行礼道。
「老丈之言,如疾风破窗,使彧知所未及。敢问尊姓大名?」
大贤良师张角笑而不答。他看了这风姿俊朗丶有礼有节的荀氏嫡系子弟一会,才悠悠问道。
「我听说,荀慈明已经从汉水之滨回来,回了颍川?」
「?!」
这轻飘飘的一句,让年轻的荀彧神色微变。他强忍着心中的震动,勉强笑道。
「老丈从哪里听人说的传闻?家叔慈明公党锢在身,隐居山水乡野,许久都未曾回来了.」
「嗯。」
大贤良师张角看着年轻的荀彧,淡淡一笑。这一问本就无需对方出声回答,对方神色的些许变化,就是最清晰的答案。他捋了捋短髯,对旁边的弟子张承负道。
「承负,之前让你收好的那本书呢?拿一卷出来,给这位荀君看一眼。」
张承负点点头,从身后的背囊中,取出一卷小心收起的《京氏易》,递到荀彧的手中。而荀彧疑惑的看了两眼,就骤然睁大了眼睛,惊讶道。
「京氏易?京氏易竟然还有道统留下?!老丈您是京氏易的传人?!」
「嗯。」
大贤良师张角笑了笑,也不多言。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就写好的书信,递到荀彧的手里,郑重道。
「这是给你家大人的信。既然在这里遇到荀氏的嫡系子弟,也就免得我再派弟子,上门送信了。」
「眼下是谷雨,等到半月后的立夏,我会带弟子亲自上门,拜访颍阴荀氏!你家大人传承《费氏易》,正是世间少有的大儒之一。到时候,我愿与你家大人坐而论道,辩一辩我等传承的经书道统」
「此乃要事!还请缜密,勿要让此间的外人知晓!」
「啊坐而论道,辩论道统?!」
年轻的荀彧神色数变,最后变成一脸沉肃。他知晓这句话的分量,也知晓叔父对道统的看重。可以说,对荀氏这种「经学世家」来说,传承的经学道统,就是家族的根本!既然有同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